前言
在前端开发中,我们常常遇到请求需要重试的情况,而 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这个 npm 包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本文就来详细介绍 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的使用方法。
安装
要使用 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,首先需要将其安装到项目中。使用 npm 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安装:
npm install 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
基本使用
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的基本用法如下: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 ----- 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----- - - 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-- - -------- -- 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 - -- -------------- 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 ------------ 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 --
在上面的代码中,先引入了 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和 request-promise 这两个包。然后定义了一个名为 options 的对象,它包含了请求的 url 和 json 选项。接着,调用 retry 函数,传入一个函数和一个配置对象。
函数参数是请求函数。配置对象包含 retry 函数的最大重试次数。在代码中,retry 函数会执行请求函数,并在请求失败时尝试重新执行该函数,直到达到最大重试次数或请求成功。最后,使用 then 和 catch 方法处理请求成功和失败的情况。
更多配置
除了 retry 函数的最大重试次数配置,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还提供了很多其他配置项。
移除重试条件
可以通过传入第二个参数来移除重试的条件:
retry(() => request(options), { max_tries: 3, throw_original: true })
在代码中,将 throw_original 配置项设置为 true,可以在达到最大重试次数时抛出原始错误而不是 retry 函数的错误。
指定重试延迟时间
可以通过指定 backoff 参数来指定重试的延迟时间。backoff 参数可以是一个数字、对象或者函数。比如,以下代码设置了一个常量延迟时间:
retry(() => request(options), { max_tries: 3, backoff: 100 })
这意味着在每次重试之前等待 100 毫秒。如果 backoff 参数是一个对象,则可以指定 delay 或的 min 和 max 属性。 delay 属性指定了恒定的延迟时间,而 min 和 max 属性指定了可变的延迟时间。
retry(() => request(options), { max_tries: 3, backoff: { delay: 1000, min: 100, max: 5000 } })
这意味着第一次重试将延迟 1000 毫秒,下一次延迟时间将在 100 和 5000 毫秒之间随机。如果 backoff 参数是一个函数,则可以自己定义重试的延迟时间。
retry(() => request(options), { max_tries: 3, backoff: (attempt) => attempt * 100 })
以上代码意味着第一次重试将延迟 100 毫秒,第二次重试将延迟 200 毫秒,一次类推。
指定重试条件
可以通过指定 should_retry 参数来指定什么情况下应该重试请求。should_retry 参数可以是一个函数,该函数接收一个错误对象,并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应该重试请求。
retry(() => request(options), { max_tries: 3, should_retry: (error) => error.statusCode === 500 })
以上代码意味着只有当请求返回 500 错误码时才进行重试,其他错误码将不会重试。
总结
@arve.knudsen/bluebird-retry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 npm 包,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处理请求重试的情况。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包的使用方法,并提供了深入和实用的配置指导,希望能够对你的前端开发工作有所帮助。
来源:JavaScript中文网 ,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s://www.javascriptcn.com/post/60055b8b81e8991b448d92b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