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is 使用 Lua 脚本实现过期限时缓存

阅读时长 5 分钟读完

在前端开发中,缓存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可以有效提升应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。而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、内存存储数据的 NoSQL 数据库,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缓存工具。在 Redis 中,我们可以使用过期时间来控制缓存对象的生命周期,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,可能会出现缓存雪崩、缓存穿透等问题,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避免。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Redis 的 Lua 脚本实现过期限时缓存,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缓存问题。

什么是过期限时缓存

在 Redis 中,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来控制其生命周期。当一个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到达后,Redis 会自动将其删除。这种方式非常简单有效,但是当缓存对象数目庞大,并且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分散时,可能会出现大量缓存对象同时失效的情况,导致大量请求打到数据库上,引发雪崩效应。因此,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安全可靠的缓存方案。

过期限时缓存是一种更加智能的缓存方案,通过设置固定时间段(例如 5 分钟、10 分钟等)来控制缓存对象的生命周期。每当一个缓存对象被访问时,它的过期时间会被延长,直到再次达到固定时间段后被删除。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缓存雪崩,也可以避免缓存穿透。

使用 Redis Lua 脚本实现过期限时缓存

Redis 提供了强大的 Lua 脚本支持,我们可以通过编写 Lua 脚本来实现过期限时缓存。

首先,我们需要编写一个 Lua 脚本,用于存储缓存对象并设置过期时间。这个 Lua 脚本会接收 4 个参数:缓存 key、缓存 value、过期时间(单位为秒)以及当前时间。它首先会检查缓存 key 是否已经存在,如果存在就更新缓存 value 和过期时间,并返回 1;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0。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 --- - -------
----- ----- - -------
----- 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
----- 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

----- 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------ -- ----
-- ----------- -- - -- 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 ----
    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------ 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- ------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-----
    ------ -
----
    ------ -
---
展开代码

然后,我们在 Node.js 中可以通过 redis 模块来调用这个 Lua 脚本: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 ----- - ----------------
----- 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 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
----- 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
----- ---------- - -- -- ----- -- -
----- 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

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
    --
    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- ------- -
        -- ----- 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 ---- -
            -- ------- --- -- -
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 -----
            - ---- -
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 --- --- -- ---------
            -
        -
    -
-
展开代码

这个 Lua 脚本会根据当前时间和缓存 key 中保存的过期时间比较,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缓存。如果缓存 key 不存在或者已经过期,则设置缓存 value 和过期时间并返回 1;否则返回 0。

避免缓存雪崩

为了避免缓存雪崩,我们需要将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随机分布在一个时间段内。例如,我们可以将过期时间设置在 5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。这样可以避免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大量缓存对象同时失效。
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我们可以在设置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时,使用一个随机数作为偏移量。例如,假设我们将过期时间设置在 5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,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代码来计算偏移量:

这样就可以将缓存对象的过期时间随机分布在一个时间段内。

避免缓存穿透

为了避免缓存穿透,我们需要对缓存 key 进行过滤。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不存在的缓存对象,由于缓存中不存在这个对象,会直接打到数据库上,消耗大量资源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将缓存 key 中保存的值经过哈希运算,生成一个唯一的标识符。例如,我们可以将 URL 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,得到一个唯一的标识符,并将其保存在缓存 key 中。

这样就可以避免缓存穿透。

总结

在本文中,我们介绍了 Redis 使用 Lua 脚本实现过期限时缓存的方案,并阐述了如何避免常见的缓存问题。过期限时缓存可以避免缓存雪崩和缓存穿透,可以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和性能。但是,在实际开发中,我们需要针对具体场景设计缓存策略,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
来源:JavaScript中文网 ,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s://www.javascriptcn.com/post/6477bcb0968c7c53b041c7f8

纠错
反馈

纠错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