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Web应用的不断发展,RESTful API已经成为Web应用的主要架构之一。它通过标准化的HTTP请求方式和响应格式,使得前后端分离的开发变得更加容易。而Http缓存则是性能优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能够减少网络请求带来的延迟和流量。
本篇文章将介绍在使用RESTful API时如何正确地处理Http缓存,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。
Http缓存
Http缓存是指在客户端(通常是浏览器)和服务器之间缓存HTTP资源的机制。浏览器在第一次请求资源时,将资源存储在本地缓存中。当再次请求相同资源时,浏览器会判断资源是否已过期,若未过期,则直接使用本地缓存。这样可以减少网络请求,加快网站响应速度,提高用户体验。
Http缓存机制
Http缓存机制包括两个部分:缓存标识和缓存控制。
缓存标识
浏览器如何判断一个资源是否已经缓存?这就需要缓存标识来唯一标识资源。
Http缓存标识有两种形式:ETag和Last-Modified。
ETag
ETag是服务器为每个资源分配的唯一标识符。当服务器响应一个资源请求时,会发送包含ETag的响应头。浏览器会将这个ETag值存储在本地缓存中,再次请求该资源时,在请求头中添加If-None-Match字段,值为上一次获取的ETag值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,将If-None-Match与当前资源的ETag值进行比较,若相同,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响应,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资源,否则返回新的资源,浏览器更新本地缓存。
示例代码:
HTTP/1.1 200 OK ETag: "686897696a7c876b7e" Content-Length: 56789 ...
GET /foo HTTP/1.1 Host: example.com If-None-Match: "686897696a7c876b7e"
Last-Modified
Last-Modified是资源最后修改时间的时间戳。当服务器响应一个资源请求时,会发送包含Last-Modified的响应头。浏览器会将这个时间戳存储在本地缓存中,再次请求该资源时,在请求头中添加If-Modified-Since字段,值为上一次获取的时间戳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,将If-Modified-Since与当前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较,若相同,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响应,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资源,否则返回新的资源,浏览器更新本地缓存。
示例代码:
HTTP/1.1 200 OK Last-Modified: Tue, 15 Nov 1994 12:45:26 GMT Content-Length: 8891 ...
GET /foo HTTP/1.1 Host: example.com If-Modified-Since: Tue, 15 Nov 1994 12:45:26 GMT
缓存控制
缓存控制是指服务器和客户端如何协商缓存的内容和时间。Http协议规定了响应头中有一些字段用于控制缓存。
Cache-Control
Cache-Control是一个通用的缓存控制字段,用于指定缓存内容的最大有效时间和缓存机制。
Cache-Control: max-age=3600, public
- max-age:缓存内容的最大有效时间(秒),如果指定为0,则表示不缓存。
- public:缓存内容可以被任何中间节点缓存(如CDN),适用于公共资源。
- private:缓存内容只能被客户端缓存,不适用于公共资源。
Expires
Expires是一个HTTP 1.0的缓存控制字段,指定缓存内容的过期时间。
Expires: Thu, 01 Dec 2022 16:00:00 GMT
- 过期时间格式为GMT时间。
- 过期时间不应设得太长,否则无法及时更新。
Vary
Vary是一个缓存控制字段,用于指定哪些请求头参与缓存内容的不同版本计算。
Vary: Accept-Encoding
- Accept-Encoding:根据用户的浏览器能接受的编码(如gzip)计算缓存版本。
Http缓存使用注意事项
Http缓存虽然能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,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资源变更时要更新缓存标识
当一个资源发生变更时,其对应的ETag或Last-Modified也应更新。否则浏览器会认为该资源未改变,仍然使用本地缓存,导致资源不同步。
不同的客户端可能有不同的缓存版本
当使用基于Vary字段的缓存版本控制时,需要注意不同的客户端可能具备不同的请求头和特性,导致生成不同的缓存版本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端使用不同的缓存版本控制策略。
服务器需掌握缓存的策略并提供相应的响应头
服务器需要正确地掌握缓存的策略,并提供相应的响应头告知浏览器或其他中间节点如何缓存、如何控制缓存时间、如何区分不同的缓存版本等。
RESTful API与Http缓存
在使用RESTful API时,正确的缓存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响应的速度和性能,并减少Web应用开销。
Restful API接口的响应通常由静态资源、JSON、XML等形式组成,这些资源本质上也是Http资源。因此,我们可以使用上述章节中的Http缓存机制和策略来提高RESTful API的性能和可扩展性。
在使用RESTful API时,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缓存策略进行优化。
Http缓存策略
静态资源缓存
对于静态资源(HTML、CSS、JS等),可以采用较长的缓存时间,并使用ETag或Last-Modified等缓存标识,以尽可能多地利用本地缓存。
以使用ETag为例,服务器在响应静态资源请求时,除了需要将资源发送给客户端之外,还要发送包含ETag值的响应头。
HTTP/1.1 200 OK ETag: "686897696a7c876b7e" Content-Length: 56789 ...
浏览器会将这个ETag值存储在本地缓存中,如果再次请求该资源,浏览器将在请求头中添加If-None-Match字段,值为上一次获取的ETag值。
GET /foo HTTP/1.1 Host: example.com If-None-Match: "686897696a7c876b7e"
服务器收到请求后,在将静态资源发送给客户端之前,会将当前资源的ETag值与If-None-Match进行比较。如果相同,会返回304 Not Modified响应,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资源;否则,服务器将新的资源发送给浏览器,并更新本地缓存。
动态资源缓存
对于动态资源(如RESTful API接口响应的JSON数据),不适合采用长时间的缓存。最好的方式是使用"Cache-Control: no-cache",表示不要缓存该资源,并在每次请求时重新获取数据。
Cache-Control: no-cache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; charset=UTF-8
数据缓存
对于一些相对静态的数据(如文章列表、商品信息等),我们可以考虑在客户端进行缓存,避免重复请求和刷新页面的开销。当客户端请求该数据时,判断本地是否已经缓存此数据,如果已经缓存且未过期,则直接从本地获取数据。否则,重新向服务器请求数据。
示例代码: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 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 ----- 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 ------- - ----- - ----- ------- - - ----------------- -- ----------- - -------- -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 -- ----------- ---------- -- - ----- ------- - ---------- - 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----- --- ------ ---- -- - -------- ------------- ----- -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-------- -- - -- ------ - ------ ---- -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 -- -展开代码
上述代码实现了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缓存中,并在请求该数据时,先从本地缓存获取数据,如果不存在或已过期,则从服务器重新请求数据。
结语
本文介绍了在使用RESTful API时如何正确地处理Http缓存,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和场景,提供了不同的缓存策略并提供了代码示例。
在实际应用中,正确地使用Http缓存是提高Web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方法之一。我们需要掌握Http缓存机制、缓存标识和缓存控制等基本概念,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和场景,采用不同的缓存策略来优化应用。
希望以上内容对前端学习者参考和借鉴有所帮助。
来源:JavaScript中文网 ,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s://www.javascriptcn.com/post/67c82d97e46428fe9ee598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