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SE 断线重连的实现方法

阅读时长 7 分钟读完

背景

SSE(Server-Sent Events)是一种基于 HTTP 的单向通信协议,它允许服务端向客户端推送数据,从而实现实时更新。SSE 具有如下特点:

  • 简单易用,不需要建立 WebSocket 连接
  • 节流,节省网络流量,减少服务端压力
  • 支持自动重连,可以提高消息的可靠性

在实际项目中,我们经常会用到 SSE 来实现实时消息推送,但是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网络状况并不总是稳定的,有可能因为网络波动等原因导致 SSE 连接断开。为了保证消息的可靠性,我们需要实现 SSE 断线重连机制。

本文将介绍 SSE 断线重连的实现方法,并提供相关示例代码。

实现方法

重连机制的原理

SSE 断线重连机制的原理是客户端定时检测 SSE 连接的状态,如果发现连接已经断开了,则重新建立 SSE 连接。

定时检测 SSE 连接状态

我们可以通过 EventSource 对象的 readyState 属性来检测 SSE 连接的状态,它有以下四种取值:

  • 0 表示连接正在建立,也就是调用 EventSource 构造函数之后但是还没有建立连接。
  • 1 表示连接已经建立,但是还没有收到数据。
  • 2 表示连接已经建立,并且正在接收数据。
  • 3 表示连接已经关闭,无法再接收数据。

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定时检测 SSE 连接状态: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 -
  -------------- -- -
    -- --------------- --- ------------------- -
      -- ---- --- --
     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    -
  -- ------
-

--------------------
展开代码

这段代码每隔 3 秒钟检查一下 SSE 连接的状态,如果发现连接已经关闭了,就重新建立 SSE 连接。

其中 sse 是一个 EventSource 对象的实例,需要在调用 checkSSEStatus 函数之前创建它。

断线重连时需要重新设置事件监听器

如果 SSE 连接断线重连,事件监听器也需要重新设置,否则我们无法接收到新的消息。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
  ----- --- - 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--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
  -

  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
  -

  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
   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  -

  ------ ----
-
展开代码

在重新建立 SSE 连接时,我们需要先关闭之前的连接,然后重新设置事件监听器。

在出错时增加重连延迟

如果网络不稳定,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多次连接失败的情况。为了避免频繁重连,我们可以在出错时增加重连延迟。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
  ----- --- - 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--- -------------- - -----

  --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
  -

  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-- ---- --
    -------------- - -----
  -

  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 - -------------- - ---- - -----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- -- -
     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      -- ------------- -- --
      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 -- ----- - ----- - -------------- - --
    -- ----------------
  -

  ------ ----
-
展开代码

这段代码在出错时增加了重连延迟,每次连接失败之后,重连延迟时间逐渐增加。最大值为 30 秒钟,这样可以避免频繁重连对服务端造成不必要的压力。

示例代码

以下示例代码完整实现了 SSE 断线重连机制、延迟重连和事件监听器的重新设置。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---- -----
------
  ------
    ----- --------------- --
    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
  -------
  ------
    ------- -----------
    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
      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
        ----- --- - 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  --- -------------- - -----

        --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 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 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

        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 - -----
        -

        ----------- - ------- -- 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 - -------------- - ---- - 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-------
          ------------- -- -
           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 -- ----- - ----- - -------------- - --
          -- 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

        ------ ----
      -

      ---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 -
        -------------- -- -
          -- --------------- --- ------------------- 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 - 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-
        -- ------
      -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
  -------
-------
展开代码

关于如何实现 SSE 服务器端代码,在本文中不作详细介绍,需要读者自行查找相关资料。

学习意义和指导意义

本文介绍了如何实现 SSE 断线重连机制,这对于使用 SSE 实现实时消息推送的开发人员而言非常重要。本文提供了相关示例代码,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中。

另外,本文也提到了如何避免频繁重连对服务端造成不必要的压力,这是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最后,本文针对 SSE 断线重连机制的实现方法,也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法,可以用于类似的实时通信场景的开发工作。

来源:JavaScript中文网 ,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s://www.javascriptcn.com/post/67d7817aa941bf7134d75af2

纠错
反馈

纠错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