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is 缓存雪崩、穿透、击穿解决方案

阅读时长 5 分钟读完

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,网站并发量越来越高,数据库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,为了减轻数据库的压力,我们通常会使用缓存技术来加速访问。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,被广泛应用于网站的缓存层。但是,Redis 也有许多缓存问题需要我们注意,比如缓存雪崩、穿透和击穿等。

Redis 缓存雪崩

在高并发的情况下,如果缓存中的大量数据同时失效或者应用重启,就可能出现缓存雪崩的情况。缓存雪崩是指大量热点数据过期或者失效,导致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上,导致数据库瞬间崩溃。

缓存雪崩的解决方案

  1. 设置随机的过期时间。设置缓存过期时间时,加入一个随机因子,避免出现大量缓存同时失效的情况。
  2. 实现预缓存。在缓存失效前,提前在缓存中进行数据的预加载。
  3. 设置冷热数据分离。将访问量大的数据放在缓存中,访问量小的数据放在数据库中。

Redis 缓存穿透

Redis 缓存穿透是指缓存和数据库都没有需要的数据,因此需要不断向数据库进行查询,造成数据库的压力过大。攻击者可以使用大量不存在的数据请求服务器,从而使服务器不断去查找并浪费资源,对服务器造成影响。

缓存穿透的解决方案

  1. 布隆过滤器。将每一个查询的参数先进行哈希,匹配到一个布隆过滤器中的数据,那么这个参数就肯定是不存在的。
  2. 缓存空对象。将数据库中不存在的数据也进行缓存,存入缓存中,当请求一个不存在的数据时,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返回了。
  3. 异常调用链路监控。在系统中加入调用链路监控功能,可以通过监控接口调用的方式来知道请求是否合法,避免非法请求。

Redis 缓存击穿

当某个热点数据失效或过期时,如果有大量并发请求访问这个热点数据,那么这些请求都会直接打到数据库上,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。

缓存击穿的解决方案

  1. 实现互斥锁。对于缓存失效的请求,使用互斥锁来保证只有一个进程可以访问数据库,避免数据库压力过大。
  2. 实现短时间内的二次缓存。在访问缓存数据时,如果发现缓存已经失效,可以在短时间内尝试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,然后再进行一次缓存。
  3. 加入缓存预热。 在系统启动时,将常用的数据进行预加载,避免在高并发的时候造成请求堆积。

总结

Redis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,但使用 Redis 缓存数据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,如缓存雪崩、穿透、击穿等。我们需要多加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,避免这些问题对系统的影响。

-- 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 -------
------ -----
------ ----

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 -----

- ------
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 -- ----- -------
    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
        ------ ---------
    -----
        - -- 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 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 ------------- 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
            ------ ----

- ------
--- 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
    -----
        - 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 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 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
            ------ --

- ------
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- -- ----- -------
    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
    -- 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
    -----
        - -- ----- ---------------
        ---- - -----
        ----- --- -----
            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 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

        ----
            - --- 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 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

           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 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- 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-------
                ------ 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-----
                ------ ----
        --------
            - ---
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 -----------

来源:JavaScript中文网 ,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s://www.javascriptcn.com/post/6476e5f5968c7c53b037f9cb

纠错
反馈